之前都是结合网约车里发生的行业大事来进行分析,今天说点不一样的,网约车里的等级划分。
不得不说,以曹操出行、阳光出行、一喂顺风车等为代表的的网约车平台,在如何向乘客构建更好地服务这一要求上,确实是在不断推陈出新的,但这种服务上的细分,究竟是为了割韭菜还是造福乘客?司机又能从中获得什么呢?
一 不同的车型也就是不同的身份
最开始的出租车领域,是没有如今网约车领域所谓的:“经济型、舒适型、豪华型、专车”等等,统一的车型,差不多的司机,不大相同的价格。
但网约车兴起之后利用价格低廉、叫车方便等硬实力迅速抢占市场,最开始的网约车也没有什么种类的划分,注册一下都可以跑,乘客也不知道来接自己的会是什么样的车。
笔者记得那时候经常有人分享自己叫网约车叫到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豪车,惊讶于有如此经济实力的人为何会选择跑网约车这种朝不保夕的工作。
然而现在之所以会把网约车进行三六九等的区分,其实也是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标志。
牛排、自助、港式餐厅最开始都是奢侈的象征一顿没有个几百元下不来,但随着餐饮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平价牛排和自助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一个产业想要发展必然是能够从上到下全价位段覆盖的。
不差钱的坐豪华,没所谓、囊中羞涩地坐舒适型和快车,乘客能有更多的选择,按需挑选,不同的车型代表不同的价格与身份。
二 分三六九等的不只是车,还有收入
很多司机对于车型的划分表达出不以为然的态度,认为自己的车价格摆在那,只是接送个客人而已,谈不上豪华又能怎么样呢?
但实际上原本没有进行这种划分的时候,派单机制是随机的,收入浮动也很大,而进行限制之后,司机们有可能会丢掉一些原本可能拿到的收入。
大部分人对于金钱都是斤斤计较的,原本没有进行明显划分,十几块叫来的车都差不多,但现在不同,车辆优势以及价格区间会直接影响乘客的选择。
手头宽裕的乘客不会介意多花几块钱或者十几块坐更舒服更好的车,但放到以前,可能他们叫来的都是基础价的普通车。一来二去,平台也就可以更方便地对司机进行管理,在后台通过派单机制操控司机们的收入。
三 选择的权利在自己
不可否认的一点,我们国家目前来讲,能够舍得花几十块体验所谓的舒适车、豪华车的乘客依然是少数,那为什么平台还要“吃力不讨好”的去做车型划分呢?
归根结底,我国人口基数大,虽然普通人是大多数,但总有一部分追求品质感优于经济支出的人群会需要“专车”、“豪华型”,而曹操出行、一喂顺风车、哈啰出行便是创造这些选择并将他们摆到消费者面前,是否选择、如何选择,则全在消费者也就是乘客自己手中。
最后留个问题,如果是你叫车,会选择什么车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