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自媒体新手/小白,现在啥也不会(重点),能做 IP 营销吗?我的答案是:可以,而且这不是鸡汤。
这2年服务了一些过来找我做 IP 营销的同学,他们问的最多的就是关于“啥也不会”这件事该怎么解决,我的解决方式是:你要看透 IP 的 3 种身份。

第一种身份:工具人
啥也不会,就意味着要勤学苦练 10 年然后成为老师才能有话语权吗?不见得,这个时代赋予我们太多的红利,在我看来有个很多人没注意到的红利就是:信息爆炸。
当互联网的信息洪流向你涌来,谁也抵挡不住,生财圈友相对于普通互联网大众来说就算比较自律的了,但是面对这么多帖子和数据信息,依然会迷茫,依然会陷入焦虑之中。
这时,如果有人跳出来,专门为大家做帖子的精选和分类整理,我相信各位圈友会买账的,事实就是在生财官方团队没有开发搜索系统化之前,的确有圈友就是这么干的,而其中有一些圈友现在已经成长为第二或者第三种身份了。
也就是说,当你啥也不会的时候,不妨把自己变成一个工具,为大家服务的工具,完成一些出卖自己单位时间价值的事情,例如资料分类整理,精华帖汇总,关键词制表等等。
只要你在一个高价值圈子里面做这件事,一定会有人认可你的劳动,然后为你付费的,底层逻辑就是他们的时间更值钱(有点残忍,但就是这样)。
时间长了,你做的这类事情多了,你服务的人多了,大家对于你的印象或者说你在大家心智中的标签就是:工具人,去找他要一份资料,他整理的资料很工整,他能帮我节省很多时间。
这不就是 IP 吗?这不就是一个标签吗?大家不是已经把你记住了吗?我扩展一下,初期做工具人,可以做的事情就2个维度。
1、聚合
把复杂烦乱的信息进行筛选、去重、整理,比如说做一个专栏《100个好用的自媒体工具》或者最近我的朋友@徐宿 在做的《知乎商业案例分享》等等,内容价值极高,刚上线就有1000多人订阅,而这个内容生产难度却不高。
只要你去观察一个自媒体人,或者这某个行业平时对于内容营销有哪些工具类的需求,就可以挖掘到这个商机。
2、分解
把一个复杂的系统进行分解展示,例如我们常看到的针对某个品牌营销拆解复盘,再比如最近生财圈里有很多人拆解《羊了个羊》的商业变现模式,都属于分解动作。
如果你去观察一些牛人,他们早期其实都靠着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获取流量,就是拜访大咖,然后一篇篇地去写复盘文。再比如,这 2 年还有一个更讨巧更方便的做法就是去拆解牛人的朋友圈,或者给某本书或课程做思维导图,借势+提供价值嘛。
原理就是很多好同喜的系统比较负责,需要进行拆解后,逐一拿出来让用户去理解去使用。
第二种身份:陪伴者
当你工具人的身份标签慢慢被别人记住后,你就可以走出来,站在聚光灯下,把做自己展示出来。
在某个定位下,陪伴着同频人一起成长,小红书和抖音上有大量身材“不太好”的博主,每天就是坚持打卡,坚持蹦蹦跳跳,坚持吃健康餐等等,难道他们都不赚钱吗?
有的人赚的还很多,至少比你想象的要多,无论是接广告还是带货,或者是做陪伴社群,都是不错的变现方法。
我身边同样有很多从工具人成功转型陪伴者的案例,说个大家比较熟悉的,就像鉴锋老师的运营案例库,就是零一裂变,做运营的小伙伴基本都知道。
一开始做各种营销拆解,后面不就有拆解行动营了吗?你拆解别人朋友圈,拆它 100篇,不就可以带着大家一起拆解了吗?你收集知乎上面的商业变现案例,收集 100 篇你不就可以陪着大家一起知乎打卡更新了吗?
陪伴者这个角色是很讨喜的,至少你说错了一些东西,或者说做错了一些事情,不会翻车,毕竟是陪伴大家一起成长嘛,成长哪有不是错,哪有不犯错的呢?
在这种身份下,芷蓝有个小提议,那就是建立自己的内容输出体系。这个体系就是我刚才说的《100个系列》,比如芷蓝在生财更新的《100个朋友圈营销技巧》《100个社群运营技巧》《100个IP营销技巧》等等。
这些都是我自己在探索自媒体营销变现过程中积累的真实经历,也可以说是踩的坑,我不是在向谁教授什么方法论和经验,只是我自己做自媒体的记录而已,所以芷蓝在陪着你一起成长,我就是陪伴者。
第三种身份:KOL
恭喜你,如果你在陪伴的过程中慢慢的成长,逐渐萃取出了自己对于某个行业或者领域下的实操方法论,并且验证成功,那么你就成为了 KOL。
这个阶段,那些你陪伴的人已经完全认可你了,并且见证了你的成长,是你的忠实粉丝。只要你的产品有保证,溢价他们都愿意接受。
这就好比造星节目,观众们看着自己一步步选出来的明星,在内心里早就觉得自己已经参与到他的每一个成长细节中了,花点钱有啥关系?
注意注意注意,区别 KOL 和陪伴者的唯一要素就是,你是否有自己的一套认知模型,这个极其重要。
模型萃取也是 IP 营销中最重要的一环,我前段时间在生财写了一篇文章,就是经过了 4 年的沉淀,我想通了一个 IP 营销的模型即:个人 IP 5步法。
定位→内容→流量→产品→变现
这 5 个步骤,现在指引着我所有的营销行为和交付流程,模型的好处就是拿到什么场景下你都能用。
例如,定位这个步骤下,我还有一个3+1的理论,内容这个步骤下,我还有一个内容体系打造的理论,流量这个步骤下,还有一个2渠道+1公式的理论,包括产品这个步骤下我还有产品矩阵4阶法。
所有的这一切,构成了你的整个实操模型,一招抵一万招,无论你是找来咨询,还是我自己写内容,还是我的团队去交付,都用这个模型。
ok,希望这3种身份的逻辑,可以帮助生财小伙伴在 IP 营销的路上少绕点弯,最主要的是你知道自己当前能做事情,且做这件事情可以让你一直往前走,不走错路,就是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