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微软旗下的 GitHub 推出了一个全新的 AI 平台 GitHub Spark,虽然其发布低调,未引起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但它可能标志着我们与未来科技互动方式的一场革命,特别是在手机端。GitHub Spark 是一个 AI 驱动的平台,承诺让任何人都能按需创建自己的“小应用”。这些应用被称为“Spark”,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几乎立即生成,并在不同平台上使用。无需从应用商店下载或等待开发者编写新软件,只需输入或口述需求,AI 即可生成一个个性化应用。
这听起来或许有些荒诞,但 Spark 表明科技巨头们正认真对待这场即将到来的革命。这并不是某个小型初创公司的产品,而是由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微软开发的。
Spark 的与众不同之处
GitHub Spark 允许用户共享“Spark”应用,并控制他人是否有只读或读写权限。其他人可以选择使用或重新调整这些应用,类似于 Anthropic 处理 Claude 的“Artifacts”方式,但规模更大。
几个月前,我曾在《Tom’s Guide》上撰文介绍 AI 对我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影响。我提到,服务如 Devin 等已经在改变软件制作的方式。未来,我们可能不再只是被动地使用应用,而是会成为自我需求的“生产消费者”,即在需要时自行创建应用。GitHub Spark 的出现,标志着这一潜在革命的开始,并且远早于我的预期。
在短短的几个月中,我亲身体验了越来越多能够实现即时应用的工具,它们的进步速度和功能已超出我的想象。如今,技术进步主要依赖于底层模型的质量提升,只要像 OpenAI、Anthropic、Google 和 Meta 这样的公司继续改善核心技术,其它发展便会随之而来。
未来的前景
想象一下,未来 10 到 12 个月中,这些初步的 AI 技术在大公司的资金和支持下不断成长。届时,我为什么还要登录谷歌或苹果的应用商店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什么要依赖遥远的公司去生产、维护和升级生活所需的应用?我完全可以在几分钟内自制出解决方案。这让人不禁想起过去人们对自选晚间娱乐的怀疑——如今,我们都习惯了 Netflix 和游戏主机。
AI 工具的快速应用实例
过去几个月中,我使用这些 AI 工具创建了十几个个人微型应用,尽管我不是编程人员,最多算是个“复制粘贴”爱好者。即使如此,我依然制作了自己的聊天机器人包、基于开源项目的简单音频处理工具以及一个可通过亚马逊 S3 云存储访问的音乐播放器(尽管界面很简陋,但确实可用)。这些项目中的大部分只需数小时完成。最新的项目是为我的瑜伽团队开发一个拼车应用,用于活动间的车辆共享。昨天我花了四个小时在这个项目上,已经接近完成,但 AI 似乎遇到了一个无法修复的主要问题。
这一点正是关键:当前阶段,像 Bolt.new、CodeCompanion 和 Marbalism 这样的 AI 应用制作工具仍然非常依赖其底层模型,因此在开发后期可能会遇到上下文“超载”的问题,导致错误或循环,让人倍感挫败。
展望未来
接下来,AI 技术会在大公司支持下逐渐成熟,应用制作的体验也将越来越简单。或许不久的将来,这些“交战”会成为过去,但目前我还得继续努力解决拼车应用的 bug。
关注公众号【真智AI】
TOP AI模型智能问答|绘图|识图|文件分析
每天分享AI教程、赚钱技巧和前沿资讯!